- 行业动态
-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南昌出台意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
更新时间: 2017-08-07 11:04:00 点击次数:818
记者8月2日获悉,南昌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南昌市将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、提升城市建筑水平、增强城市承载能力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、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,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,打造工业文明、城市文明、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典范。
记者8月2日获悉,南昌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南昌市将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、提升城市建筑水平、增强城市承载能力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、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,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,打造工业文明、城市文明、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典范。
城市规划
“多规合一”,编制南昌空间规划
南昌市提出,全面推进“多规合一”。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“多规合一”,严格落实空间布局、空间定位、空间界限的管控要求,着力解决各类规划在空间布局和定位界限上的冲突,努力实现“一张蓝图干到底”。做好与江西省空间规划的全面对接工作,按“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”、“外围地区”两个层面推进“多规合一”工作,编制完成南昌市空间规划。
建立重大城市规划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,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。建立违反城市规划重点案件核查和挂牌督办制度,对规划实施问题突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。
城市风貌
新城区重点推进九龙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
南昌市提出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。中心城区重点推进“一江两岸”、青山湖西岸、八一广场周边、城南副中心(洪都老厂区范围)、扬子洲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,新城区重点推进九龙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工作。
强化建筑设计管理。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、节水、节地、节材和环保,注重体现江西、南昌的地域特征、山水特色和文化传承,防止建筑“贪大、媚洋、求怪”。
彰显城市山水特色。挖掘南昌山水特色要素,加快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、“揽山入城”、跨江临湖等彰显南昌山水特色的规划工作,确定全市水系网络和绿地系统,做足山水文章。严格执行城市“三区四线”规划管理,以地方立法形式确定和公布城市“蓝线”和“绿线”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修改。严禁在城市“蓝线”、“绿线”以及禁止建设范围内进行开发性建设。加快推进林相改造工作,以乡土树种为主,适量引进景观树种等,逐步形成混交林体系,打造独具南昌特色的森林景观。
城市建筑
集中成片的危房优先纳入棚改
南昌市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,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。对相对集中成片的、需要拆除、改扩建、综合整治的危险房屋,应优先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。
南昌市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。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推广、支持、配合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,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,支持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,促进形成一批技术先进、有规模效益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企业。
政府投资项目、公益性建筑、保障型住房以及一定体量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鼓励项目执行更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。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,逐步引导开展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。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,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。到2020年,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%。
城市功能
建设老城区微循环道路
南昌市提出,构建畅通交通体系,加快构建“十横十纵”干线路网体系,加强对城市快速路和主干线道路建设的实施,结合老城区改造工程,推进次干道、支路建设,在主干道主要交叉口设置行人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,完善老城区微循环道路建设。
加快打通各区之间交通对接路网。在重点路口、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天桥、地下通道等立体道路交通体系。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,合理配置停车设施。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,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。
城市新区要根据功能需要,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。老城区成片改造,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,满足条件的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。
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布局,配套完善教育、医疗、体育、文化、科技、养老等功能服务。合理规划建设广场、公园、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,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环保、美化景观、休闲游憩、文化传承、科普教育、居民日常活动等综合功能,增强城市的开放性和活力。
城市生态
建设海绵型建筑和居住小区
新建城区、园区和成片开发区要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;老城区、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,具备条件的,鼓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;城市道路、园林绿化改建、水系治理等要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。
推动海绵型建筑和居住小区建设。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绿地等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。加强城市综合排水防涝整治,重点解决城市积水点、黑臭水体问题,统筹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和排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
加强城市林荫路、林荫停车场和立体绿化建设,构建覆盖面广、相互贯通、布局合理的城市绿荫体系。推进城市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郊野公园、森林公园、带状河道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,促进公园分布的均衡性。结合旧城改造建设街头绿地、游园,最大限度增加旧城区绿量。在规划新建城区(新区、开发区)时同步规划新建综合性公园,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。
人居环境
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
南昌市提出,加快推进棚改安居。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,加快城中村改造,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、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,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。
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,逐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。到2020年,基本完成需要改造的城镇棚户区、城中村改造。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,降低准入门槛,完善准入退出机制。
加强老旧城区改造。对5年内不符合拆旧建新条件的老旧小区,重点改造地下管网、电线电缆、路面场地、路灯照明和安全设施等。加强背街小巷改造,整治沿街外立面,解决路不平、灯不明、乱拉乱披乱挂等问题。优化老城区公共空间,重要节点留白植绿,对已征收且无法用于出让和建设的土地,优先考虑用于道路、绿地、小游园、停车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
(来源:南昌晚报)
城市规划
“多规合一”,编制南昌空间规划
南昌市提出,全面推进“多规合一”。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“多规合一”,严格落实空间布局、空间定位、空间界限的管控要求,着力解决各类规划在空间布局和定位界限上的冲突,努力实现“一张蓝图干到底”。做好与江西省空间规划的全面对接工作,按“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”、“外围地区”两个层面推进“多规合一”工作,编制完成南昌市空间规划。
建立重大城市规划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,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。建立违反城市规划重点案件核查和挂牌督办制度,对规划实施问题突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。
城市风貌
新城区重点推进九龙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
南昌市提出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。中心城区重点推进“一江两岸”、青山湖西岸、八一广场周边、城南副中心(洪都老厂区范围)、扬子洲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,新城区重点推进九龙大道两侧的城市设计工作。
强化建筑设计管理。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、节水、节地、节材和环保,注重体现江西、南昌的地域特征、山水特色和文化传承,防止建筑“贪大、媚洋、求怪”。
彰显城市山水特色。挖掘南昌山水特色要素,加快推进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、“揽山入城”、跨江临湖等彰显南昌山水特色的规划工作,确定全市水系网络和绿地系统,做足山水文章。严格执行城市“三区四线”规划管理,以地方立法形式确定和公布城市“蓝线”和“绿线”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修改。严禁在城市“蓝线”、“绿线”以及禁止建设范围内进行开发性建设。加快推进林相改造工作,以乡土树种为主,适量引进景观树种等,逐步形成混交林体系,打造独具南昌特色的森林景观。
城市建筑
集中成片的危房优先纳入棚改
南昌市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,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。对相对集中成片的、需要拆除、改扩建、综合整治的危险房屋,应优先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。
南昌市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。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推广、支持、配合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,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,支持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,促进形成一批技术先进、有规模效益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企业。
政府投资项目、公益性建筑、保障型住房以及一定体量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鼓励项目执行更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。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,逐步引导开展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。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,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。到2020年,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%。
城市功能
建设老城区微循环道路
南昌市提出,构建畅通交通体系,加快构建“十横十纵”干线路网体系,加强对城市快速路和主干线道路建设的实施,结合老城区改造工程,推进次干道、支路建设,在主干道主要交叉口设置行人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,完善老城区微循环道路建设。
加快打通各区之间交通对接路网。在重点路口、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天桥、地下通道等立体道路交通体系。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,合理配置停车设施。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,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。
城市新区要根据功能需要,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。老城区成片改造,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,满足条件的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。
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布局,配套完善教育、医疗、体育、文化、科技、养老等功能服务。合理规划建设广场、公园、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,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环保、美化景观、休闲游憩、文化传承、科普教育、居民日常活动等综合功能,增强城市的开放性和活力。
城市生态
建设海绵型建筑和居住小区
新建城区、园区和成片开发区要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;老城区、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,具备条件的,鼓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;城市道路、园林绿化改建、水系治理等要同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。
推动海绵型建筑和居住小区建设。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绿地等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。加强城市综合排水防涝整治,重点解决城市积水点、黑臭水体问题,统筹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和排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
加强城市林荫路、林荫停车场和立体绿化建设,构建覆盖面广、相互贯通、布局合理的城市绿荫体系。推进城市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郊野公园、森林公园、带状河道绿地等各类公园绿地建设,促进公园分布的均衡性。结合旧城改造建设街头绿地、游园,最大限度增加旧城区绿量。在规划新建城区(新区、开发区)时同步规划新建综合性公园,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。
人居环境
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
南昌市提出,加快推进棚改安居。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,加快城中村改造,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、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,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。
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,逐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。到2020年,基本完成需要改造的城镇棚户区、城中村改造。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,降低准入门槛,完善准入退出机制。
加强老旧城区改造。对5年内不符合拆旧建新条件的老旧小区,重点改造地下管网、电线电缆、路面场地、路灯照明和安全设施等。加强背街小巷改造,整治沿街外立面,解决路不平、灯不明、乱拉乱披乱挂等问题。优化老城区公共空间,重要节点留白植绿,对已征收且无法用于出让和建设的土地,优先考虑用于道路、绿地、小游园、停车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
(来源:南昌晚报)